“有性的婚姻,性就占10%;
没性的婚姻,性能占90%!”
来找我的姑娘,
只要聊到夫妻生活,
回答总是惊人的相似:
“结婚五年,他碰我的次数,
一只手都数得过来。”
“明明睡在一张床上,
中间却像隔着一堵墙。”
“他说累,我说忙,到最后,
连不经意的触碰都觉得尴尬。”
多少个夜晚,
面对枕边人的冷淡疏离,
委屈、困惑、自我怀疑,
那些羞于出口的隐秘苦楚,
在寂静中无声蔓延:
“是我失去魅力了吗?”
“是他变心了吗?”
“还是婚姻本就该如此平淡?”
无性,真的不只是“那点事”。
作为一名处理过上万情感案例的婚姻咨询师,
我太明白,性在婚姻里,
绝不仅仅是生理需求。
它承载着“被需要”“被认可”
“被爱”和“深深联结”的情感意义。
当一方渴望靠近,
另一方却筑起高墙,
那种心理上的挫败感是实实在在的。
长期处于无性状态的伴侣,
普遍经历着沮丧、抑郁或自卑。
被拒绝的你(女性):
是不是常陷入
“我身材走样了”
“他不爱我了”
“他外面有人了”的漩涡?
甚至感到羞耻?
这种自我否定,就像小刀子,
一点点割裂自尊和自信。
被拒绝的他(男性):
也可能产生强烈挫败和自卑,
觉得“是不是我无法满足妻子了?”
甚至有人走向极端,
比如用越轨、PC来证明自己“还行”。
我处理过不少这样的案例,
妻子以为丈夫跟自己一样没有需求,
结果男人在外面找了个女人,
还生了个孩子。
妻子心灰意冷,
觉得只要他拿钱回来就这样过吧。
结果男人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,
跟外面的更像一家三口。
最让人无法忍受的是,
外面的孩子长大了来跟自己的孩子争家产。
你说这时找到我们,
处理的难度是不是很大?
如果一开始就找到我们,
是不是看个“打牌”就搞定了?
无性往往是关系崩塌的第一个多米诺骨牌。
但这绝不是借口!
把无性当越轨理由,
什么时候都可耻又可悲!
而回避的一方(无论男女):
背后往往是压力、
疲惫或未被看见的委屈,
用拒绝作为无声的抗议或惩罚,
核心还是渴望被看见、被重视。
有些产后的妈妈会说:
“身体的创伤需要时间恢复,
照顾新生儿的兵荒马乱耗尽了心力。
这个阶段,
我内心深处渴望的,
可能不是生理上的那点需求,
而是被看见、被理解、
被珍视作为母亲的巨大付出和牺牲。
可他却丝毫不顾及我的感受,
我觉得很不值。
所以拒绝他的亲密请求,
让他也知道被忽视的滋味。”
我很理解,但也想提醒你,
拒绝他,惩罚不了他,
最终反噬的是你自己,
是你们曾经珍视的关系。
还有些更年期的姑娘,
可能会随着身体的变化、
激素的波动,
本能地抗拒性,
觉得自己“枯萎”了。
这种感受很真实,
但请别完全关闭这扇门。
性在人生的每个阶段,
都可以有不同的美好形态。
面对无性,
无力感甚至绝望都可能袭来。
但请相信,
只要双方还有一丝愿意靠近的念头,
转机就可能发生。
首先,请“看见”彼此。
无性往往是关系的“报警器”,
提醒你们深层出了问题。
不止一位学员跟我说过,
自己依然爱老公,
但积累了太多委屈、
怨气没有化解,
所以没办法跟他敞开心扉坦诚相待,
只能僵持着。